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航运市场预测

  • 2025-07-22 16:20:10
  • 724

当前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受到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以色列与伊朗间的紧张局势,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问题正威胁着区域稳定与能源供应路线。胡塞武装在红海的活动同样对苏伊士运河航运构成风险。石油制裁持续扰乱全球能源市场,而美国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更令国际贸易动态趋于复杂。此外,中国GDP增长的不确定性也为全球经济复苏力度蒙上阴影。

以下是Veson Nautical基于平台数据,对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气体船运输领域在不确定因素下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第三季度的市场预测分析。 油轮 地缘政治风险、制裁措施及主要受红海紧张局势与欧盟对俄油禁令影响的贸易流向转变,正持续推高油轮运价波动,并刺激吨海里需求增长。

大西洋至亚洲原油贸易的远程改道支撑了船舶利用率,但新船交付、燃油效率提升及全球石油需求减碳转型构成下行压力。

由于拆解量维持低位、新船订单增加及交付量上升,2025年后船队增速预计将超越需求,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和国际海事组织(IMO)脱碳目标等监管压力可能部分抵消这一趋势。

能源电气化、发动机能效提升及消费行为转变正对石油需求构成结构性压制,预示着油轮贸易量将面临长期挑战。

中国仍是石油需求与贸易量的关键变量,但亚洲整体需求疲软、宏观经济脆弱性及通胀压力正在重塑全球消费格局。

尽管2024年红海危机曾推动集装箱船与油轮订单激增,但2025年新船订单量已大幅回落。当前新造船价格仍处高位,但随着船厂产能压力缓解,未来或将逐步回调。 散货船 近年新船订单活动减少,散货船订单处于低位,供应增速放缓推动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但关税政策及贸易中断仍为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疲软及对出口的过度依赖,预计在2025年削弱干散货进口需求,对市场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来看,吨海里需求有望增长,主要驱动力包括2026年西芒杜铁矿投产后,几内亚至中国铁矿石运输航线等新兴贸易路径的形成。

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尤其是红海区域可能再现的胡塞武装袭击,或将维持船舶绕行现状,预计将额外增加约1%的吨海里需求,从而对运价形成支撑。

2024年受红海改道及运价回升刺激,集装箱船订单量激增创下纪录,推高船厂产能利用率,但2025年上半年订单活动已显著放缓。

当前集装箱船与液化天然气船的新船订单与运力比值居高不下,叠加新造船价格持续高位,预计将抑制未来订单增量,从而缓解船厂的产能压力,并可能导致新造船价格逐步下降。 集装箱船 虽然2024年至2025年初运价保持坚挺,但随着船舶运力增速超过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年中起运价将稳步下行,闲置运力规模或将逐步扩大。

近年新船订单激增推动船队规模快速扩张:2023年净增长5.5%,2024年达9.7%,预计2025-2028年间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8.2%的高位。

2024年集装箱船订单量创下430万TEU的历史纪录,订单与现有运力比值升至31.1%,受航线调整影响,市场偏好正从新巴拿马型船转向超大型集装箱船(ULCV)。

拆船活动一直较少,但预计将适度增加,尤其是3000TEU以下的小型船舶,因为在预测的运价下跌背景下,运营老旧船舶的经济性将降低。

经历疫情期间及2024年红海危机引发的两轮订单狂潮后,2025年集装箱船订购活动已显著降温。高订单量叠加新造船价格持续上涨,预计将抑制未来的订购活动,并缓解船厂产能压力。 气体运输船 美国液化石油气船(LPG)产量2024年增长5.9%,预计2025年增速将放缓至4.2%。受终端容量限制,2025年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但2026年起有望重拾升势。

2024年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船队规模扩张10.9%,预计至2028年间将保持7.3%的年均增速。尽管需求稳健,但近期激增的新船订单可能对收益造成压力,同时船队较新,拆船率仍然较低。

中型液化石油气船队呈现强劲增长(年均约10.8%),小型船舶则面临订单匮乏与船龄老化的双重压力,导致该细分市场拆船率持续走高。

2024年超大型气体运输船日均收益维持在43,300美元水平,2025年受出口增速放缓影响预计将下行,2026年伴随终端设施扩建或现短暂反弹,但2027-28年因运力过剩将再度回落。巴拿马运河通航条件保持稳定,但仍受季节性水位波动影响。

在贸易不确定性(尤其是美中贸易)的背景下,石化天然气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的问题,不过亚洲区域内贸易活跃度的提升及宏观经济的改善有望支撑中期货量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