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破相”和“祛魅”, 才是一个投资者真正觉醒的开始
- 2025-07-23 14:46:56
- 403
文/金立成
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昧!
不过,随着一些披着“教育”和“学习”外衣的各式课程持续渗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愚昧而不自知。
说句并不太好听的,现代不少教育和学习,就是为了让人愚昧的,因为大多数普通人的愚昧,恰恰是那些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来源。
那么在这种压抑的背景和体制下,一个人该如何“破局”呢?
经过长期的深度思考后,笔者认为“破局”的终极答案在“破相”或“祛魅”这四个字里。
所谓“破相”,这其实是一句佛学的语言。正所谓“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不要迷信人世间一切外相的表现,要善于从“相”中洞察出其背后的本质。
世间的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并非永恒存在,只是阶段性呈现出各种“相”的特征,一个人若真地读懂了“破相”,就明白了佛学背后“空”的含义。
所谓“祛魅”,这其实是当今网络世界的一个流行词汇。祛魅,是指对于神秘主义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祛魅,往往意味着用一个人用自身理性的力量驱散了神秘的魅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那些被主流媒体塑造成功的各种名人、人物或圣人,实际上都加了一片厚厚的“滤镜”,拿掉“滤镜”后,才是真实和真相的本来面目。
而真相往往并不完美,多半是“残缺”的,不符合神圣的完美主义“人设”!
正因为如此,哲学家庄子才会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人间被塑造出来的完美“圣人”形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盗”,因为这并不真实,圣人往往夹带了太多的“私货”,欺骗了无数人。
一个人只要善于用“破相”和“祛魅”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就不容易被这个花花世界所欺骗,反而还能更容易洞察出事物背后的真相与发展规律。
近期,已故知名企业家宗庆后在网络上突然就人设“塌房”了,他生前一生极度节俭、对婚姻忠诚、只有一个女儿(简称“一妻一女一布鞋”)的完美形象,几乎深入人心,去年他去世时,市场曾刮起了一波“爱护民族品牌”的消费之风。
但今年媒体却突然曝光这名曾经的中国首富有多名美国籍私生子,远远不止一个老婆,还曾转移巨额资金到海外设置离岸信托。以上消息顿时就在网络上“炸开锅”了,当年的首富曾树立的完美人设,瞬间就成了民间的“笑谈”。
这就是一场人间“造神”失败的闹剧!人就是人,其受到人性支配,钱多而子女少,肯定要想办法多生子女来继承家业,这才是真实的人性,符合人性自私的基因。
如果宗老生前大大方方地承认这一点,众人实际上也能理解,毕竟,这只是“私德”的一部分。相较而言,世界首富马斯克就不同了,人家从来不在乎什么完美人设,多婚多子女,早就被媒体曝光了。
在这片土地上,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为什么这么难呢?核心还是因为儒家思想作祟,什么都想要,试图去掩盖人性真实和丑陋的一面,但最终也一定是藏不住的。
目前网络上一瞬间就对这名曾经的首富彻底“祛魅”了,首富也只是一个正常人罢了,无需过度苛责。网友们也不要过分嘲笑宗老的人设崩塌,毕竟,如果你是他,可能玩得比他要“花”多了。
一个人要明白的是,穷乡僻壤的犯罪率低,并不是因为那里的人们道德素质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的选择。
一个地方让人感到异常悲哀的是,不是道德素质低,也不是丧失了道德模范,而是那些毫无道德底线的人,在持续坚持给那些有道德底线的人反复洗脑、上道德课。他们不仅没有道德,却始终站在道德的高地,对别人指手画脚,而更为讽刺的是,那些接受道德课的听众们却都曾上当被戏耍了。
所以呢,不要怪骗子太狠,一个骗子能骗多久,往往是由傻子们决定的!
因此,敢于“祛魅”,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祛昧”,消除愚昧,让当事人回归真相与真实,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规律。这才是一个投资者真正要觉悟的地方。
回到资本市场上来,这里需要“祛魅”的东西就太多了!
首先,一个投资者要敢于对市场上各类投资名人进行“祛魅”,这里有国内被媒体冠名的“中国巴菲特”们,当然也包括世界上唯一的美国巴菲特。
一个刚学习投资的人,容易过度迷信投资名人的投资观点,往往以为他们所阐述的都是真理,从来不敢质疑,过度神话他们的投资判断力。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此类人永远无法成长,一个满眼都是他人标准答案的投资者,怎能在资本市场获得穿越周期的稳健投资回报呢?
其次,一个投资者要敢于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祛魅”,这里包括一切所有知名企业家和上市公司高管们。
能成为上市公司背后的企业家往往都是有好几把刷子的,他们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是肉眼可见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行业大势的判断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都是正确而富有前瞻性的。如果一个投资者迷信一些上位者的市场判断力,也很容易被他们带进沟里。
举个例子,曾几何时,二级市场股价暴跌,有某位“建筑防水行业”董事长的8%收益兜底承诺终成员工噩梦,这场资本游戏给1400多名员工留下的不仅是腰斩的资本账户,更敲响了员工持股计划风险管理的警钟。
还有,一个投资者不要过分迷信投资过程中的技术分析,要善于对股价的技术分析“祛魅”。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实际上,这是分情况的。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要彻底否定技术分析,但也不要过分迷信技术分析,股价技术上出现的破位,往往很可能是“空头”或“多头”陷阱,此时,更要懂得控制仓位的重要性。
反者,道之动!总而言之,一个投资者学会了“祛魅”,才真正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如此,才能回归投资常识,拥抱投资本质规律。在资本市场,均值回归的价值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之所以能持续穿越市场周期,靠的从来不是什么投资名人的观点、企业管理者的完美人设和精湛的技术分析,而是他善于实事求是,敢于面对残酷的真相,并顺从天道规律与人性规律。
- 上一篇:那尔那茜本科毕业后留学年
- 下一篇:女子给自己签字开了小时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