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财经丨小米泄密事件的背后——科技企业的痛与罚

  • 2025-09-13 13:51:19
  • 212

海报新闻记者沈童报道

9月8日,小米集团职业道德委员会发布内部通报,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职级21级)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被公司辞退处分。随后,王腾在其微博公开回应,很惭愧跟大家说声抱歉,过去犯了一些错误,接受该有的代价。

(王腾在社交媒体上作出回应)

小米的“爆料大王”

公开资料显示,王腾2016年加入小米,2024年12月底晋升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同时保留Redmi品牌总经理职位,是小米手机业务的核心管理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王腾首次因泄密被处分,他曾在微博多次用“泄密”调侃自己,被网友称为“爆料大王”。

2022年,他就曾因泄露新品发布时间被判定为二级泄密,当时受到的处罚是取消年度晋升,扣除个人绩效奖金5000元,扣除个人季度考核分10分。

记者注意到,王腾不仅仅是小米集团的高层管理者,更是一名“网红高管”,其社交媒体行为本身就存在较高的泄密风险。其微博账号“王腾Thomas”认证信息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拥有超过178万粉丝,V指数(微博影响力指标)达79.02分,属于“热门数码博主”。数据显示,其单日阅读量超过10万,视频累计播放量达3861.5万。

泄密事件频频发生

此外,记者发现,小米内部也曾多次出现泄密事件:

2023年1月,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下游供应商泄露设计稿,涉及产品为小米汽车保险杠早期设计稿,最终,小米集团依据《保密协议》要求涉事合作方支付100万元经济赔偿;

2023年12月,三名员工参加外部券商组织的“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不实信息,意图收取咨询费用,因行为严重违背了《小米集团员工行为准则》及公司规定的保密义务,小米集团对其做出了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决定;

2022年11月,快递员私自偷窃未发布的手机并在闲鱼上销售,导致小米13Pro真机提前被泄露,此事件被定义为刑事案件,最终快递员被抓获。

(海报新闻记者根据事件梳理制表)

小米的保密制度

记者了解到,从创立之初,小米就将“商业保密”写进了核心制度。公司要求所有员工入职第一天就要签署保密承诺书,并制定了《小米集团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小米集团诚信廉洁守则》等制度。

小米内部设有专门的“保密办”和“职业道德委员会”,职业道德委员会负责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2023年6月,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甚至收到需要单独签署的保密协议,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刚刚去看了下,王腾也收到了!放心了!”这意味着,小米对高管人员的保密管理尤为严格。

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米的保密制度执行非常刚性,曾有员工因在朋友圈发布小米总部新品陈列照而被警告。此次王腾事件后,小米内部已迅速启动“机密信息复盘”,针对高管层级新增“信息接触权限分级”:像RedmiPro系列的芯片合作细节、中国区年度销售目标这类顶级机密,只有雷军、卢伟冰等5人有完整查看权。

需警惕的“寒蝉效应”

此次王腾泄密事件对小米公司而言可谓影响不小。企业管理研究专家张琪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和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身兼两个重要职位,他的突然离职可能对Redmi的产品发布和市场策略执行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Redmi贡献了小米手机近60%的出货量,这一关键位置的突然更替需要管理上的快速调整。”

同时,张琪还表示,如果王腾泄露的是最新的芯片制程信息或小米汽车相关信息,可能导致小米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失去先机,甚至被竞争对手提前布局应对策略。

而对于小米对王腾迅速作出辞退处理,张琪认为可能会在公司内部形成“寒蝉效应”,一方面使员工更加谨慎言行,另一方面也可能让部分员工感到压力增大。如何平衡保密文化与开放创新的氛围,是小米需要面对的挑战。

小米此次“挥泪斩马谡”的行为,长远来看可能有助于建立更加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但也有必要审视其内部信息管理流程是否存在可改进之处,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