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机强制广告! 当资本贪婪践踏底线, 谁在剥夺用户的驾驶尊严?
- 2025-07-06 06:44:39
- 810
引擎点火,准备出发——可眼前屏幕却骤然亮起一段广告。30秒,内容与你无关,与你的目的地无关。你手握方向盘,却只能等待,仿佛驾驶座上的囚徒。
这已非偶然,悄然成为常态。有用户反映,启动车辆后被迫观看长达数十秒视频广告,广告未结束前甚至无法进入导航界面;行车途中,广告弹出突然遮挡导航信息;更有甚者,部分车机系统竟暗中扫描车内对话,只为推送"精准"广告内容。汽车,这个本应专注驰骋的钢铁伙伴,竟成了某些人眼中移动的广告牌,驾驶者则沦为被精准围猎的"肉鸡"。
究竟是谁在驾驶座后操控着这一切?技术无罪,人心有私。某些车企为追逐所谓"软件定义利润",将用户捆绑在车机屏幕前的时间视作新金矿,贪婪之手伸向每一寸用户注意力。而广告商则默契配合,将驾驶舱这一私密空间强行标注为流量热土。两相合力,汽车便从移动工具退化为一个被广告侵蚀的"移动手机",驾驶者被迫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驾驶体验被粗暴切割。
这背后,消费者权益正被无声侵蚀。知情权?许多用户购车时根本不知晓未来会被广告侵扰;选择权?取消路径深藏不露,形同虚设;安全权?行车中突兀弹出的广告更是对公共安全的公然挑衅。更荒谬的是,某些用户协议中竟暗含"默认同意"条款,将强制观看美化为用户"自愿选择",如此偷换概念,实为对法律的亵渎。广告法早已强调广告发布必须显著标明"广告"字样,确保用户可一键关闭,而部分车机广告却将其视为无物。
这不是技术瓶颈,而是贪欲的瓶颈。一位王姓工程师曾私下坦言:"从技术层面移除这些广告,比植入它们简单得多。"此言如刀,刺破了所有技术借口的虚饰。资本逐利本无可厚非,但若以牺牲用户基本尊严与安全为代价,便是对商业伦理底线的践踏。当方向盘上搭载的不仅是方向,更有无孔不入的商业窥探,驾驶便不再是自由驰骋,而成为一场被精心算计的消费围猎。
是时候踩下这强制广告的刹车了!监管利剑需精准出鞘,明确禁止车机启动广告及行车弹窗,确保用户对广告拥有彻底关闭权。消费者更需擦亮双眼,用选择权投票——拒绝为任何剥夺我们驾驶尊严的"广告车"买单。
写在最后,当一辆车的启动键按下,我们期待的应是引擎的低鸣与道路的召唤,而非一段强制的商业噪音。科技向善,车行致远,方向盘上的隐私与尊严,不容任何贪婪之手染指——这,才是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应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