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19辆新车涉嫌销量造假! 三年亏损183亿, 前CEO出走英国仍未归
- 2025-07-29 04:11:46
- 139
最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高速扩张,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哪吒汽车,这家曾以“新势力销冠”风光一时的企业,如今却因销量造假、巨额亏损和管理层动荡陷入全面危机,成为行业反思的典型案例。
虚报销量超6万辆:哪吒汽车的“数字游戏”
据路透社调查,哪吒汽车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通过提前为未售出车辆办理保险,将64719辆新车虚报为销量,占其同期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这种操作被业内称为“零公里二手车”——车辆虽未交付用户,但通过保险记录提前计入销售数据,以此完成月度或季度销售目标。
经销商透露,哪吒明确要求将此类车辆视为已售出,并指导后续保单转移流程。部分车辆甚至至今仍滞留仓库,却已计入公司财报。这种“数据美化”行为不仅误导投资者,也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哪吒此举并非个例。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车企通过类似手段“冲销量”已成潜规则,但如此大规模造假仍属罕见。这一操作在2022年底尤为频繁,彼时哪吒正试图借助新能源购置补贴政策红利,突击完成销量目标。
三年亏损183亿:低价策略与品牌失焦的代价
销量造假背后,是哪吒汽车持续恶化的财务状况。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哪吒累计净亏损达183.73亿元 ,平均每售出一辆车亏损超8万元。尽管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但此后急转直下:2024年销量腰斩至6.45万辆,2025年1月国内交付量仅110辆。
低价策略曾是哪吒快速打开市场的“利器”,但这也导致品牌溢价能力薄弱。其主力车型集中在10万-15万元区间,与比亚迪、五菱等品牌直接竞争;而试图冲高的中高端车型(如哪吒S、哪吒GT)因技术积累不足、市场认知度低,未能形成有效销量支撑。
更致命的是,哪吒的亏损并非单纯源于市场竞争。据披露,截至2025年6月,哪吒负债总额达176亿元,资产负债率84.8% ,短期债务远超账面资金。2024年起,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已拖欠供应商货款超60亿元,涉及多起司法案件,被执行金额巨大。
创始团队动荡:CEO出走与公司治理危机
2024年,哪吒汽车创始人团队的集体动荡将危机推向高潮。前CEO张勇被曝“办理英国签证后滞留”,引发外界对其“出走避责”的猜测。尽管张勇随后发朋友圈澄清“仍在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但这一回应并未平息质疑——此前,哪吒已有多位高管离职,创始人方运舟股权被冻结,员工因欠薪围堵讨要。
管理层失稳的同时,哪吒的海外市场也未能挽救困局。泰国子公司被曝成“空壳”,供应链和售后体系停滞,海外订单几乎归零。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导致母公司合众新能源于2025年6月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警示录
哪吒汽车的崩塌,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警钟:
销量造假不可持续:通过提前上险、压库等手段虚增销量,短期可能换取补贴或融资机会,但长期必然导致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
低价策略需有技术护城河: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价格战”,终将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哪吒每卖一辆车亏损8万元的惨状,正是这一逻辑的极端体现。
品牌定位需清晰:哪吒试图以“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车”切入市场,但产品力与品牌溢价未能匹配,导致中高端车型无法承接用户升级需求。
供应链与资本管理是生死线:车企需平衡融资节奏与研发投入,避免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哪吒的破产重整,本质上是资本链断裂与管理失控的双重结果。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竞争”。哪吒的教训表明,脱离技术积累、财务健康和用户口碑的“速度游戏”,终将付出惨痛代价。对于仍在赛道上的企业而言,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或许比追求短期销量更为重要。
- 上一篇:初代被万拍卖成交
- 下一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