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控制会是下一个短命的手机功能键么?
- 2025-08-20 20:42:12
- 653
目前几乎可以确信,苹果将在9月9日(北京时间9月10日)举行秋季发布会,正式推出iPhone 17系列。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供应链传来消息:苹果将在iPhone 17系列之后的机型中取消相机控制键,部分供应商已收到备货调整通知。
这意味着,在iPhone的产品演变中,这颗相机控制键仅“两代而亡”。事实上,在苹果的软件生态中,与相机控制键有着类似命运的功能并不少,尤其是在交互层面上,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无疑就是3D Touch。
正是在10年前的9月9日,苹果推出iPhone 6s系列,作为与上一代的iPhone 6在外观设计上基本一致的产品,iPhone 6s系列带来的一个交互层面的重磅更新,就是3D Touch。
如今回看,3D Touch与相机控制键竟然有如此多的相似处。搭载3D Touch功能的iPhone在屏幕交互上带来了很多新功能,通过轻点、轻按及重按三层维度可以分别实现不同操作。同时,内置的Taptic Engine还做了震动反馈调整,轻按时震动10毫秒,重按震动15毫秒,让用户产生如同按键操作般的真实感,也是苹果对这一功能的用心之处。
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除了滑动和触摸,还有压力感应这种交互方式。但是,为了3D Touch的实现,苹果不得不在显示屏下方加入感应压力的传感器,从而导致屏幕变厚并且变重。相比iPhone 6,iPhone 6s的显示屏重了一倍多。
而从用户反馈来看,虽然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关注,但依然在不少用户那里获得了类似于“鸡肋”的评价。作为一个隐藏式的辅助功能,用户往往需要自行摸索哪些应用和UI是支持3D Touch的,甚至引来了一部分用户的疑问:为什么我点击App图标有时候无法打开它,而是按出了一个菜单?
存在一定的误触可能是3D Touch的缺陷之一,额外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并给不了解该功能的用户造成困扰。同时力度感应模组让屏幕成本进一步上升,还带来了机身厚度增加、模组冲突等问题。好景不长,从iPhone XR开始,3D Touch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苹果人机交互设计副总裁阿兰·代耶(Alan Dye)曾表示:“为了开发带3D Touch技术的显示屏,所需的工程智慧和硬件都极其困难。如果人们不使用这一技术,那么我们将浪费一年,确切地说是两年的时间,并花费巨额成本和制造投资。”
3D Touch被抛弃并非单纯的因为它好用or不好用,而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导致的结果。同样的情况也正在如今的相机控制键上发生。
作为iPhone 16系列上新增的一个全新的压力触控交互按钮,相机控制按键是一套复杂且精密的方案,由电容触摸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物理微动按键、震动反馈单元,以及独立处理芯片等构成的9层结构,加工精度更是达到了0.001mm。可见其造价之高昂。
站在用户使用的角度,虽然这个独立按键能在拍照场景或者AI识图场景中提供快速响应,但这无法抵消其操作不便、学习成本高、易误触,乃至高昂的维修价格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带壳使用的情况。多数用户仅在初期尝试几次后便极少使用这颗按钮,仍习惯通过屏幕触控操作。
有意思的是,自iPhone 16系列带来相机控制键以来,OPPO、vivo和荣耀等国内产厂商也都纷纷开发出了相关的功能键,譬如目前已上市的OPPO Find X8 Pro/X8 Ultra、vivo X200 Ultra、荣耀400 Lite等手机上的拍照按键。
诚然,快速跟进苹果动态,一直是这些国内厂商的产品策略之一,不过难以复制的成本和技术课题,让它们都选择了振动模拟触感的方式,没有给相机控制按键做机械结构。形式而非神似的打法,反而让国内厂商可以做到快进快退。
大胆预测一下,既然iPhone 17系列仍将保留相机控制键,那么下一代国产旗舰或许也将延续这一功能。此后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做进一步调整,即便不跟进苹果取消相机控制键,说不定反而能做出自己的差异化功能体验。
从苹果的介绍我们得知,这个按键在面向未来的Apple Intelligence战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厂商在AI上的布局更早更深入,如果能通过这个按键在这方面抢先一步,也不失为一大创新点。
总的来说,相机控制键虽技术先进,能满足少数摄影爱好者需求,但对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实用性不强。用高额成本解决低频需求,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设计。毕竟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盈利永远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3D Touch已经成为过去式,那相机控制键会是下一个3D Touch吗?